真抓实干 智能赋能 推动江苏水利科技强引领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都水利枢纽,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是我国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从1961年破土动工以来,这项可以吞吐江淮、托举一江清水逆流北上的大型世纪工程,一直承载着驰而不息的创新精神,一直迸发着生机勃勃的科技动力,一直涌现着敢立潮头的水利大军,凝练出习近平总书记赞许的江都站“三易其址”的科学精神。
一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面向未来,砥砺奋进,谋划长远发展格局,提升科技管理效能,在标准化浸润上发力,在数字化转型上突破,在平台化支持上做实,努力开创水利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拓展水利科技支撑和保障水利现代空间。
以三易其址之精神,谋划工作方向
1950年代中期,我省研究提出了“扎根长江、江水北调、引江济淮”规划,旨在解决苏北地区的淮河水患和缺水问题。在泵站选址时,曾历经了三次选址过程,目的是工程方案的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三易其址”显示出前辈们科学严谨的治水态度。我们深刻认知,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科技的引领,我们秉承务实严谨的科学精神,研判水利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大势,为“十四五”水利科技与信息化工作定好目标,谋好路径,开好新局。
一是突出创新,支撑现代化。开展“十三五”科技回眸系列专题活动,深度分析“十三五”省级水利科技立项、投入、效益、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围绕水利现代化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四个面向”要求,明确“十四五”水利科技创新发展主要指标,细化落实水利8大重点领域、3个层面的科技创新任务清单,以科技创新支撑水利高质量发展。确保水利科技整体水平居于全国第一方阵,重点领域领跑、并跑、跟跑并存,领跑突出原始创新和示范引领、并跑突出区域特色和集成创新、跟跑突出技术引进和补齐短板。到2025年,力争一批事关我省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重大科技难题得到解决,凝练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争取在全国性科技奖励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突出数字,引擎高质量。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对“十四五”水利信息化规划结合智慧水利发展进行重点专题提升,构建完成数字孪生建设基本框架。坚持“网络安全”和“智慧水利”建设两手抓,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全面推进水利数字转型,驱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优化配置水利新型基础设施,提升水利业务智慧化水平,强化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按照“线上与线下共频、虚拟与现实同程、安全与发展统筹”的目标,打通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的智能路径,实现实时管理、溯源管理和预案管理,把信息化融入水治理全领域全过程,植入水利风险防控全链条全周期。
三是突出推广,服务双循坏。“十三五”以来,水利科技人员出国出境访问30批次,通过水利部中芬、中瑞、中荷、中英水利技术交流会和中丹SSC计划等平台,在水资源管理、防汛防旱、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与水生态等方面开展了广泛交流学习。“十四五”期间,立足国内,加速推广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技术密集型核心竞争力,确立和巩固江苏水利科技品牌。紧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机遇,瞄准区域发展水利空间,不断提升科技国内地位与服务水平。面向国际,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对外技术合作,推动我省水利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积极拓展国外有关涉水管理、科研、建设等部门的友好协作关系,拓展多领域对外合作空间,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治水技术。
以攻坚克难之担当,实现创新路径
作为最具特色的平原水网地区、降水波动地区,江苏的水利,自古以来是工程水利、控制水利。千百年来的治淮、治黄、治运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治水技巧。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持续不断的水利建设,更是绘就出一幅千百座水利工程与秀美河湖交相辉映的壮美图景。在70多年的水利建设与管理历程中,一轮轮思想上的探索,一次次实践上的创新,一项项技术上破冰,产生了多少项历史性的突破。这不仅仅创造了我国多个之最的水利工程,更形成了集群效应的科技孵化地。一年来,我们立足长远、面向发展,以科技攻坚之担当,为重点难题的破解打造金钥匙,定制支撑项目,打开成果转化之门。
一是紧扣发展大局,精准立题立项。一方面,围绕“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聚焦国家水网、智慧水利、一江两湖等重点,围绕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长江江苏段河势、太湖氮磷负荷、大型泵站群智慧运行等专题,确定7个重大技术攻关。另一方面,紧密联系水利行业需求,广泛开展科技需求调研,适度超前,重点支持数字长江、固城湖数字孪生系统、数字秦淮河等智慧水利方面的平台研究与应用。强化项目的连续性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保证科研成果效益充分发挥,形成项目示范和推广,接续对长江、太湖水安全、洪泽湖优化调度等问题予以项目支持。
二是重抓推广应用,发挥效益效能。健全推广体制机制,设立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江苏省推广工作站,谋篇《江苏省水利科技推广工作指导意见》,畅通“十四五”期间科技推广与技术成果转化路径。组织申报水利部年度重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内河淡水区水工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高性能化施工》等4项技术列入水利部2021年度重点推广指导目录,推荐4项申报2022年度重点目录。《湖泊蓝藻颗粒团聚过程与消除关键技术研究》等3项成果获省部级奖项。全省水利系统发表350篇论文,形成40项专利,20项软著成果。建立与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定期会商交流,促进项目合作,联合攻关难题,推进太湖、长三角实验基地科研合作,谋划东台实验基地提优升级。
三是加强科普力度,打响品质品牌。在“网络安全宣传周”“世界标准化日”等时间节点,借助网络和培训平台,强化重点工作与业务推广。按照2021年“全国科普日”部署,开展“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普系列活动,有效提高公众护水意识和水科学素养,江苏省水利厅被中国科协表彰为“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第二届全国水利科普讲解大赛获奖数量居全国各省市首位。第七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中,《节水中国你我同行》获大赛科普视频专业组二等奖,《江苏水情教育挂图》获平面设计专业组优秀奖。第十二届江苏省优秀科普大赛中,《江苏水情教育挂图》获短篇科普佳作类二等奖,《节水中国你我同行》《实施农村水利助力乡村振兴》获科普影视动画类三等奖。
以卓越管理之视野,坚定标准先行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实施水利标准体系建设,可有效规范水利质量建设全过程,精准指导水利建设管理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水利专业生产、科学治理和智慧管理水平,对推动我省水利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总体要求,强化全省水利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改进水利标准化工作行为,以标准化支撑水利高质量发展,以高标准厚植水利现代化。
一是持续供给,标准架构更加丰满。“十三五”期间,我省已经形成水利行业与地方标准融合发展的“504(SL)+54(DB32)”标准体系,“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向“千+百+N”标准体系推进,稳定增补地方标准,规模孵化团体标准,以逐年持续的标准供给,进一步完善专业门类,健全我省标准体系。一年来,《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等8项地方标准获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泵站反向发电技术规范》等8项发布实施,《水利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等6项地方标准通过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查。《堤防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等3项地方标准获得2021年度质量强省奖补专项资金,在省级单位中排名前列。组织申报2021年度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
二是拓展渠道,标准呈现更加多元。首部团体标准《排泥场泥水快速分离技术规范》于2021年9月发布,12月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团体标准也是国内第1部关于排泥场泥水快速分离方面的技术标准,填补了业内空白。《规范》的出版发行,为平原水网地区、土地资源稀缺地区的排泥场处置提供了成套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以这部团体标准为起点,标志着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的转变,推动形成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针对水利行业标准空白领域,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对政府标准的补充作用。同时把团体标准作为政府标准孵化池,畅通标准的“升级”渠道。
三是完善体系,标准引领更加刚性。以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为基底,融合水利本级系统、链接行业之间、优选相邻省份,持续优化构建我省水利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企业标准强质量的作用,推进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鼓励在水利重点领域培育若干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研究制订《江苏省水利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原则,重点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抗旱、节约用水、河湖保护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实现低碳水利、智慧水利、生态水利等领域标准的突破,实现江苏水利标准国际化零突破,打造策应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标准,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打造水利标准的示范先导区。
以数字转型之契机,建设孪生水网
2021年汛前,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带来数字流域“四预”建设的春风。行至年中,“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流域治理管理、数字孪生流域,若干关键词,点明了数字转型的方向。这一年,信息化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构建安全、标准、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成为全新的命题作文。
一是安全为基,筑牢网络防线。全面清理互联网资产,分级、分类、分项理清全省水利系统互联网、水利专网资产和应用情况。厅本级及直属单位水利专网应用132个、互联网应用348个全部登记在册,市县互联网络资产备案447个,APP和小程序信息系统同步进行专项整治。针对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召开全省水利网络安全工作会议,查找原因,逐家逐项整改。明确各级网络安全责任人,将网络安全工作落实到最基层。修编《江苏省水利厅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出台《江苏省水利网络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印发《江苏水利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修定《江苏省水利厅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网络安全护航。加强人财物保障,推进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开展大范围网络攻防演练暨网络安全培训,累计发出督查通报和整改单155份,涉及水利系统近50个单位。
二是应用为本,强化试点示范。夯实数字底板基础,维护全省水利信息资源目录,形成江苏水利数据字典。畅通与气象、应急等部门行业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建立基于ESB的统一水利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国家农村基层预警工程等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开展智慧水利关键技术专项研究,确定数字孪生“一江两湖”和智能泵站等4个项目先行先试。围绕太湖水量水质优化调度目标,建设数字孪生新孟河、望虞河,对物理流域进行数字化映射、智慧化模拟和仿真推演,建立以孪生底板为基础的水工程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在秦淮河流域率先开展数字流域、生态河湖监测体系试点建设,重塑秦淮河水网和水利基础设施,形成虚实结合、孪生互动的水利信息化新形态。
三是协同为要,力争系统推进。立足水旱灾害风险防御,推进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建设,研制电子防汛手册、防汛信息服务机器人。围绕河湖与水利工程管理,建设省中心运行环境和河湖集中监控会商系统,完善补充全省33条流域性河道、12个省管湖泊、3个市际湖泊和49座大中型水库的空间信息。推进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河湖巡查管理、省级河长制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提优与开发。完成信创工程主体建设内容,工程通过省政务办组织的项目初步验收,完成终端替代和基础软件部署,依托国产化环境开发的应用系统上线试运行。
以接续奋斗之传承,营造领军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看到的江都水利枢纽,已经历经半个多世纪,孕育了一代代科技大军在这方寸土地上开拓创业,见证着一茬茬现代版“大禹”奋斗源头的责任担当。我省是“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叠加区域,对领军型人才队伍具有持续而旺盛的需求。一年来,我们瞄准科技发展人才之需,通过专题研究、打造平台、培育领军等措施,在人才发展根系上广泛厚植科技的沃土。
一是畅通渠道,打造科创平台。水利科技推广是水利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我省通过技术推介、技术交流、水利科技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科技推广工作。“十三五”以来,实施水利科技推广示范项目30余项,水利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江苏省推广工作站获得水利部批复设立,为科技推广增添的翅膀。一方面,我们以科技推广工作站设立为机遇,探索健全需求凝练、成果遴选、推广运用、动态管理等全链条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水利科技成果供需渠道,畅通科技推广与技术成果转化路径,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协力推进的水利科技推广工作格局。另一方面,我们以科技推广站为载体,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信息化等领域推广应用水利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完备保障,助力人才脱颖。认真践行新时期人才发展战略,持续提升科研专项支撑保障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通过试行项目组负责制、兼职研究员聘任制,设立自主科研基金等举措,加大激励力度,营造浓厚创新氛围。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梁文广博士入选“水利青年拔尖人才”。近年来,梁文广所在的 “江苏省水利遥感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紧扣美丽江苏和幸福河湖建设热点难点,在太湖蓝藻水华监测研究、水域面积动态监测方法研究、典型河湖水质水环境定量遥感反演及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研和技术支撑工作,获得大禹奖等多项奖项,研究成果在我省防汛防旱、河湖空间监管、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得到应用。
三是聚焦未来,积蓄发展动能。围绕水利科技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设立政策研究课题,旨在分析全省水利行业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措施建议。研究团队将全力梳理水利行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加强水利行业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意见与建议。努力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人才培育环境、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为水利行业强劲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面向全国设计、建设、施工、管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机关事业等单位,开展新一轮科技与信息化专家库建设和专家遴选工作。谋划新一轮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制度,探索解决一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制约我们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的新途径,形成人才与平台相互成就的良好局面。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这为科技事业确立了发展方向,指明了奋斗目标。一部百年党史,也是一部迈向科学之路的奋进史。我们将翘首跂踵,奋发向上,鼎力做好“科技创新、智慧水利、标准建设、对外合作”大文章,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库,为水利现代化建设输送强劲智力。
(转自:江苏省水利厅网)